中国白蒲

人气指数:0 页面更新时间:2016-08-05 23:29
网站介绍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始建于东晋义熙七年,为华夏长寿镇、全国体育先进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全镇总面积85平方公里,8.2万人口,农业资源丰富,工业门类,人文底蕴深厚,投资环境优越,机场、港口、铁路和公路通达迅捷,是全国著名的黄酒之乡、液压机和针织羊毛衫生产基地,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红旗镇。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白蒲距上海仅122公里,具有通江达海、承南启北的区位交通优势。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与宁通高速、苏嘉杭高速、沪宁高速相连,从白蒲出口可快捷到达各大中城市。新长铁路穿境而过,与陇海铁路、沪宁铁路、宁启铁路相连,货运、客运可从白蒲火车站到达全国各地。白蒲距南通机场仅20公里,从南通机场可直达北京、广州。白蒲距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南通港、如皋港仅30公里,连接长江沿岸各大港口,出江入海通达世界各地。通扬(南通—扬州)运河从镇中心穿过,2010年前将建成三级航道。这种江海河联运、水陆空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为“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拓展延伸提供了前沿阵地,为白蒲经济快速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创造了通道。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白蒲镇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分,无霜期较长,光、热、水高峰基本同期,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全年平均气温为14.6℃,月平均以1月份,为1.8℃;7月份高为27.2℃。年平均日照2041.5小时,8月份日照多,为229.8小时;2月份少,130.7小时。年平均降水数为121.3天,年平均降水量1055.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15.6天。镇境内在历史上未出现过MS>4.0级的地震记载。镇境内无环境污染源,无沙尘暴天气。

  含硒宝土,天香馥寿。白蒲镇境内土壤质量高,适合各种作物种植。值得称奇的是白蒲土壤中含有硒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直接影响了人体健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黄标主持了对白蒲土壤的采集和研究,发现白蒲土壤中含有效态硒、锌、硼、镍等微量元素,硒有抗衰老、防癌变的作用;锌能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并参与酶的代谢,提高免疫功能;硼影响人体钙、维生素D、氨基酸或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代谢。土壤中的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组合正好适合人体,通过食物链吸收,提高了白蒲镇居民的搞衰老能力。根据统计,白蒲8.2万人中百岁老人多达23位,总数位居全国乡镇之首,百岁老人的比例为2.8人/万人,而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主要指标中百岁老人比例为0.75人/万人。此外,白蒲95岁以上的老人有116人,90岁以上的老人425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3221人。在世人为之赞叹称奇的“太平盛世万岁宴”上,103岁的白蒲人瑞刘镜寰挥毫颂党,欣然写下“好”四个大字,如今这幅撒金条幅已作为珍贵礼物献给了党的“十六大”,给古镇白蒲又添一段佳话。

  名产纷呈,享誉中外。黄酒、茶干、鱼圆、黄芽菜是白蒲镇四大传统特色长寿食品。白蒲黄酒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素有“液体面包”的美名,有“南绍兴、北白蒲”之称。白蒲黄酒采用纯稻米酿造,工艺独特,富有二十几种人体内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白蒲黄酒曾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白蒲茶干,古名酱乳干,为白蒲一绝。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途经白蒲,品尝白蒲茶干后,拍案叫绝,欣然提笔,御题“只此一家”,以此褒扬。白蒲茶干曾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白蒲鱼圆以“香”、“嫩”、“鲜”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味佳肴,让人百食不厌,回味无穷。白蒲黄芽菜种植已有240年以上的历史,白蒲黄芽菜煮则汤若奶汁,炒则嫩脆鲜美。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曾把白蒲黄芽菜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放映,2005年“白蒲”牌黄芽菜被国家命名为无公害蔬菜。

  书卷扬芬,名人辈出。翻开1600年史册,白蒲人文荟萃,名流接踵,古称“通如文风莫盛于蒲”,古时长巷深院多居书香人家。清代镇志记载,古白蒲人家黎明即起,书声琅琅,既昏不辍,秉烛夜读已蔚然成风,这样的文化氛围孕育了蒲塘一代又一代文化名人。仅清代中叶蒲塘儒林中脱颖而出者有进士9人,举人39人,任官至13个省市共118人。其中著名的文化名人有:清朝学者、诗人姜任修,为官清正廉明,人称“白面包公”;清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曾任咸丰皇帝的老师。蒲塘文化吸引了众多文化名流,清学者、诗人袁枚、“乾隆三大家”中的蒋士铨、赵殴北,享誉文坛的名士郑板桥、李鳝等都寓居白蒲,点评文章。今天由白蒲走出去的专家学者、教授名师更是遍及海内外。海军少将、流体力学专家郑学龄,为军内十大教授,曾受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中科院大连物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吴迪镛曾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如今的白蒲人民继承和发扬了的文化遗产,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白蒲文化。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白蒲中学和示范职业高中如皋职业高级中学,以及3所初中、7所小学,是蒲塘儿女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术的殿堂,学校每年的升学率均居全省先进行列。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深入持久,打出了品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彪炳史册,名至实归。

  社会和谐,人民安居。白蒲人勤俭朴素,心志平和,生活从容,社会稳定,安居乐业。全镇已有12年未发生刑事案件,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达99%,被命名为江苏省平安乡镇,白蒲派出所被公安部表彰为一级派出所。全镇居民楼房占比达80%。全镇现有职工7161名,已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4056人,参保率为56.6%。全镇现有医院4家,其中:全民所有制非营利国家一级甲等医院1家,全镇共拥有床位211张,中高级医护人员63名。全镇电信设施遍及每个角落,每百户拥有电话180部。有线电视全面普及,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5%,为全省有线电视工作先进镇。镇敬老院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拥有床位126张,入住老人68位,为南通市文明敬老院。镇旅游景点已纳入南通市长寿旅游线路,法宝寺AAA级旅游景点正在申报过程中。

  板块经济,初具规模。白蒲镇现有黄酒企业10多家,年产黄酒8万多吨,畅销全国各地。液压铸造业一枝独秀,从业人员3000多人,行业现有企业15家,是全国著名、华东地区的液压件研制和生产基地,年创产值达6亿元。服装针织满园芬芳。白蒲现有服装针织从业人员近万名,拥有织机6000多台套,以润泉服饰为骨干的服装、南通蒲利莱为龙头的针织羊毛衫、以南通茂鑫工艺品为代表的衍缝被演绎了白蒲服装针织业的华美乐章。这些企业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白蒲经济社会发展中活力的一支力量。

  持续发展,蓝图绘就。放眼白蒲镇,投资兴业春潮涌动,美国、日本、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相继落户白蒲。为适应投资热潮,白蒲人重新规划了8平方公里的镇区,在沿海高速公路出口规划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在新长铁路白蒲站东侧规划了现代物流园,在镇东规划了长寿休闲观光园、营养健康基地,在镇北规划了长寿食品工业园。 我们坚信,古老而又年轻的白蒲一定会展翅高飞,铸就辉煌!

  联系方式
  邮编226500
  邮箱rgzhk@163.com

免责声明:
此页是<中国白蒲>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网站资料
网站名称: 中国白蒲
网站栏目: 网站简介 网站链接
网站链接: www.jsbp.gov.cn
收录查询: [百度收录] [360收录] [搜狗收录] [必应收录] [谷歌收录]
网页版本: Mip版 手机版 电脑版
本页链接: https://wang439631.honpu.com/